將近兩年了,現在都固定腫瘤血液科及放射腫瘤科,回診追蹤及沖人工血管
直到9/26腫瘤血液科回診時,熊醫師詢問我是否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?
我就說:最近不知怎麼搞得,身體骨頭很酸痛,有時都會影響到睡眠...
尤其膝關節因走山路上下坡之後,不舒服好幾個月,也漸影響到我每天健走運動
熊醫師就幫我掛號轉介骨科吳凱文醫師,準備10/3再次回醫院看骨科
10/3當天回醫院時,才發現新大樓已開始啟用了...
剛踏入時感覺很寬廣...突然覺得很陌生...也有點霧煞煞...
詢問一下志工之後,就大概熟悉了新環境,稍後再來逛逛...
亞東醫院新大樓陸續啟用,規劃的很不錯...
批價、掛號櫃台也是提供智慧取號
每個櫃台採用數位看板呈現業務別與叫號號碼,取代傳統且單調的LED燈
可隨時依現場等候狀況切換櫃台服務業務,縮短民眾等候時間
連門診看診都邁入智慧型時代,當下我就先《停、看》再來操作
難怪好多人都霧煞煞,但看診叫號真的很有效率...
《病患可在診間外使用健保卡自行報到,插卡後資料立即連線傳入診間,
病患將不須敲門且站在診間門口等候護理人員回應;透過各診間外的叫號看板,
目前就診號、下一號就診號、診間名稱、醫師、護理人員、看診名單、過號報到排序、公告訊息等資訊一目了然》
輪到我進入看診時,吳醫師聽我敘述膝關節之後,就先開單子要我去照X光片檢查
照完X光片回門診看報告,X光片出來確定膝關節退化受損
同時發現骨頭在影片上是一片漆黑影子,我看了真的不一樣很黑耶!
吳醫師翻看我之前病歷,知道我是癌症病友,擔心癌細胞轉移...
為了安全起見,安排一連串的深層檢查《磁振造影及核醫造影斷層骨骼掃描》
(心裡開始惦惦不安)骨頭是乳癌最常發生轉移的部位之一
10/6照約定的時間來醫院地下一樓,健康管理中心裡面的《磁振造影室》報到等候
《磁振造影》還是第一次做的,醫護人員拿棉花團給我要塞在耳朵又戴耳塞
然後平躺在一個特製的床上,這張床就移入一個狹窄的檢查通道(磁場)
檢查過程中,機器真的很吵...耳朵還不時傳來機器發出來的噪音
塞棉花又戴耳塞,還是無法完全阻隔核磁共振的聲音...
10/9要做《核子醫學造影斷層骨骼掃描》的檢查,去年化療結束後曾做過這項檢查
早上照約定的時間,來醫院地下一樓《核子醫學科》報到
醫護人員在我的手上注射一針顯影劑的劑量,打完會有點不是很舒服的感覺
打完就回家(要喝大量的水)等下午約1點30分再過來做掃描
因要讓藥劑在身上停留以利影像清晰,所以注射後要等三個小時後,才可以掃描照相
ps: 注射顯影劑是一種放射線的液體,所以在注射之後,要記得喝大量的水
然後大量的排尿,好讓它不要在身體內殘留~~~~~~~
中午1點30分進入核醫斷層掃描室,醫護人員會幫你把手及身體包起來叫你不要動
接著就慢慢推進去一個機器裡,會看見有一個板子正在在你上方
大概5~10公分的距離,有一種很大的壓迫感存在,幾分鐘後...
醫護人員還特別幫我再次加強背部斷層掃描,自己就被機器慢慢的向後移動出來
電腦斷層掃描就OK (等下次回診看報告)
雖然曾經走過這艱辛難熬的治療之路,心情調整也較能平靜面對《癌症》
可是這一次疼痛的狀況及部位都比往昔增加許多,心中確實是有些沉重...
每一次要檢查時,會有一些壓力,等候檢查報告,又是另一種煎熬...
10/16要到醫院看《磁振造影及核醫造影斷層骨骼掃描》檢查報告
進了診間,醫生說:我們在影像上看到黑影,目前看來癌細胞沒有轉移
應該是骨頭發炎導致影片黑影,但還是要小心注意癌細胞轉移...
總算沒事安心了,就開些藥劑讓我舒緩疼痛...
檢查報告出來沒事,總算讓我沉重的心鬆口氣...安心了...
同時也很感謝林育靖、熊佩韋醫師及吳凱文醫師對癌症病友特別用心關照...